面對複雜失控的世代,舊的知識和經驗,都不敷應用。在這個大困局下,人如何調整信仰,應付生命的不確定性,並從中獲益?
凡事有定見的領袖?
最近碰上一位領袖,他知道我是個尋求和明辨神心意的人,對屬靈的事能給出洞見,就告訴我他的新異象,想我為他的異象把脈。怎料我告訴他,我從前較能確定自己的領受或感動,如今卻覺得自己常在不確定的狀態,知道的越來越很少,能掌握的變得有限。我說我深深認同雅各書 4:13-14所言:「…今天、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裏去…其實明天如何,你們還不知道。…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,出現少時就不見了。」朋友有點失望,但對於我亳不掩飾自己的脆弱,似乎有點愕然。
面對複雜失控的世代,我感到舊的知識和經驗,都不敷應用。作為領袖,除了說見步行步,就給不出很有把握的忠告。縱然自己是神學院老師,台上教書振振有詞,台下卻觸碰到自己的無助和脆弱。我深思這個大困局下,人如何調整信仰,應付生命的不確定性,並從中獲益?
肯定神學與否定神學
就是這種求知,當聽到潘怡蓉博士講「否定神學」(Negative Theology),我為自己的困局找到新的詮釋。「肯定神學」的框架是因果關係,從A得出B。許多信徒慣用邏輯來解釋信仰的關系,也基於多年認知來歸納出個答案,有一套對信仰的固定看法和答案。「否定神學」從A不一定得出B,強調我們不能對信仰說成一定有把握,看不清的,就不敢說我知道。如今的新常態正正衝擊著我們以為「知道」的固有想法。
否定神學讓人更謙卑
人隨時年齡和屬靈經歷增長,加上在香港安穩的狀況下,容易認為自己「懂」神,明辨祂的做事法則。但到了這種將世界、城市、組織、家庭和個人都被翻轉的新常態,很多以往固定的認知都被震動,舊有的信仰體系不足以應付徹底在變的人生。「否定神學」描述人性中認知的有限性,我們對信仰的理解和表達,仍相當有限,不要用固定方式來框住對上帝的論述。在面對不可掌握的上帝與不確定的明天時,騰出一個謙卑的心靈空間,保持在奧祕上帝面前的靜默。[1]
逆境中的新酒新皮袋
上帝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,上帝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。人對上帝的認識要存著開放性,容許自己不斷擴充對上帝的體驗與論述,修正對神的認識。縱然未能洞識上帝旨意的整個面貌,除了慨嘆人生的不確定性,能做的是繼續敬畏,靠恩典而活出每一天,繼續行每天的一小步,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,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。
固定的信仰表達,帶給人一種能掌握和預計的安全感。開放和容許被修訂的信仰,能讓人保持對未知和奧祕的敬畏,跳出自己對神的固有框架,反而多了一份安然,是種成長的思維模式。若神透過逆境來吸引我們注意,要震動我們的舊信仰觀念,那是時候更新變化,迎向新酒新皮袋了。
不確定中的靈命update
神學家奧古斯丁說:「若你能理解,它就不是上帝。」我們的信仰永遠都在一個歷程中,是現在進行式。過程中,不免懷疑和掙扎。否定神學卻讓我們看到,接受不確定性的同時,還是可以擁抱信仰,仰望那行新事的上主。
在變化萬千的現代社會中,我們需要不斷更新版的地圖,這份地圖建構在熟悉的地理上,卻能標示出最新的路線變化,指引尋路的人。[2]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