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賴淑芬

如何起動憐憫事工


當我們弄清楚服侍貧窮人的異象,下一步就是開啟及推動憐憫事工。以下向大家簡單說明五個"W",讓大家具體地落實計劃。

一般人都會考慮是否找尋教會支持,甚至推動教會參與。教會參與是最好的,但要教會改變需時甚長,故可同時考慮其他方式,例如按著個人感動來參與某些機構的服侍,或者連結夥伴、小組或團契,甚至在公司的層面推動。有些基督徒的公司在賺錢之餘,把十份之一盈利作為慈善,更讓員工參與服務弱勢社群。由此可見,我們可以將異象跟團隊或機構分享和推動。


地點方面,想服侍老人家的可考慮直接到老人院。長者們最喜歡有人探望,他們都會害怕自己被遺棄。也可以在工作的地方推行,我見過補習社除了營利外,也免費為窮困家庭的孩子補習,就地取材,善用資源,打破跨代貧窮。此外,探訪在囚人士──被遺忘的一群,也是在回應耶穌所說:「我下在監裡,你來探我」的吩咐。即使是香港的公園裡,都有很多人流連,那是一個很大的禾場──教會四幅牆以外的機遇。我們可仿效耶穌和門徒的外展探訪,那些都是教會四幅牆外的延伸。


不過,單單有異象,沒有計劃也只是空談。嘗試寫計劃書是重要的第一步,這有助你有系統地思考和孵化心中所想所感,加上禱告尋求,同時盤點自己的工具箱,有哪些資源是上帝所賜並能用在計劃上?再者,計劃書讓我們能具體地與人分享感動,例如向基金會、參與的弟兄姊妹、代禱者等分享,讓大家於幕前或幕後一起來推動。


計劃書或推動的五個步驟,簡單地說就是五個W:為何(Why)?對象是誰(Who)?怎樣做(How)?做甚麼(What)?何時(When)?我曾經為無家者推動了一個「助人自助成長計劃」(下稱計劃),主要是訓練無家者成為義工,以下我會以這個計劃來闡述五個步驟,讓大家具體掌握。


  • 為何(Why):神創造無家者都有屬神的形象,特別是男士很在意自己的價值和貢獻,工作對於男士是非常重要,我就想他們在失業時,仍可以發揮恩賜和專長,善用空間,以免轉向不良嗜好,因而為他們提供門徒訓練,同時關注他們的生命(being)和服侍(doing),讓他們事主侍人,生命成長。

  • 對象是誰(Who):清晰目標後,就要弄清楚服侍的對象。無家者有不同的類別,需要再收窄範圍,於是我選定失業的中年老友記為對象。他們因著過去曾經犯事、年齡、精神問題和吸毒的背景,尋找工作相對困難,但有服侍的心。再者,部份有沉溺行為的康復者,自我形象低落,支持網薄弱,無聊度日容易在缺乏人生目標下重蹈覆轍。

  • 怎樣做(How):我的策略是提供訓練,再配對機構內或機構外的社區義工,也提供交通津貼,並安排工作及生命兩個師傅,調校義工的服侍和生命,能全方位成長。這個計劃也是職前訓練,提高義工的自信、良好的工作態度和團隊關係,長遠有助他們回歸社會,成為其他人的榜樣(role model)。

  • 做甚麼(What):策略之後就是具體內容,義工可以參與外展、在中心舉辦活動、宿舍夜班當值、跟進個案或者陪伴有需要的人。穩定的可以跟隨教會在社區服侍、參加短宣隊到國內探訪。若有音樂恩賜的,可帶領敬拜。當義工的服侍被媒體報道,這有助公眾人士正面認識他們,去除對他們的標籤。

  • 何時(When):當寫好以上的部份,就可以訂立時間表,若項目是全新的,就要有試驗期,作小規模測試。例如我會於第一階段招募十五個學員,以小組形式作維繫、訓練及實習。第一年測試成功後,第二年就增加至七十人,再申請基金來擴大這個項目。仍記得在計劃的第二年,我已有廿五個穩定義工,成為機構的中流砥柱,甚至負責宣傳計劃和分享生命故事。基金會目睹這群無家者被提升回饋社會,生命得到改變,重投社會,也激勵了他們資助其他弱勢群體。

每個計劃都必須預計困難和挑戰,並及早訂定後備方案。我的挑戰是如何設計顯淺易明的訓練內容,教導容易引起紛爭的義工拆解衝突。也有義工一經報道就薄有名聲,變得囂張驕傲,那是自卑和自大的混合物。作為導師,不單單要教他們服侍,更要花很多時間和心力來陪伴他們成長。至於尋找經費方面,我深信做對神要人做的事情,祂必定會提供資源。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