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完成伯特利神學院柏棋中心馬尼拉考察之旅,這是我最深刻的學習旅程。我們訪問了最有影響力的國會議員,也接觸了最貧窮和無助的露宿者和妓女,具體看到教會和信徒在菲律賓各個階層的服侍和影響力。他們的滅貧工作,令我眼界大開,啟迪良多。
菲律賓有2500萬極度貧窮的人口,每人每天靠不足$1.25美金維生,佔總人口25%。[1]鄉郊大量貧窮人遷入馬尼拉謀生,找工作難,找住宿更難,惟有住在簡陋的搭建房子;有的家庭,甚至以街為家呢!到訪了不同的貧民區,我赫然發現,有些竟有整個深水埔面積般大小。在當地,扶貧是個極度嚴峻的問題,有統計顯示,24%的母親,曾經歷孩子夭折。[2]
菲律賓政府貪污嚴重,不理民生,像50-60年代的香港,這反而感動了教會和信徒,肩負起愛鄰舍的責任。各種減貧的城市事工,像雨後春筍,遍地萌芽、成長、成熟。這裡是最窮困的地方,就是信徒作光最明亮的地方。(太5:14)信徒和教會的服侍,給了我兩個新啟迪、兩個新視野。
兩個新啟迪:
滅貧從用窮人之長開始
香港滅貧的相關工作,較多以提供福利和服務為導向,菲律賓當地,卻從扶貧到減貧,再進一步滅貧,並以有效的策略,來貫徹目標。以International Care Ministry(ICM)為例,他們以教育和訓練,加上小額借貸,來幫助婦女和家庭。婦女透過學習做小生意,或是改良農作物,來改善他們的生活,給孩子溫飽,供孩子上學。ICM計劃改變整個貧窮社區,他們先與當地教會合作,訓練信徒和社區領袖,興辦學校,拓展現有;之後的兩年間,ICM會慢慢放手,將工作移交當地扶貧網絡,讓他們獨特發展,然後退出,轉到其他有需要的社區。這個策略,使整個社區,能承擔建立好的扶貧作業,使之持續不絕。ICM的影響力研究結果,正好支持了上述的策略。ICM其中一項創舉,是幫助居民儲蓄及集資,滾存資金,讓其他居民借貸,互相祝福。居民由本來三餐不繼,到慢慢改善生活,送孩子上學,最後能夠儲蓄,支持區內貧寒人,更透過奉獻,來支持教會運作。這個改變,是翻天覆地的。
教會的滅貧帶來教會增長
菲律賓2013年人口為9770萬,而2014年,已突破了一億大關[3]。據當地領袖表示,菲律賓是一個天主教國家,有85%以上的國民信奉天主教(有不少是「掛名信徒」),來自各個宗派的教會達8萬間,當中極多是貧民區新興的小型會堂。可見,教會的增長,與城市事工息息相關。城市工作者在缺乏教會的地方滅貧,並同時植堂,再訓練當地居民作信徒領袖。例如Dr. Raineer Chu,他正正以此模式發展Companion with the Poor事工,他以兩年時間,訓練本地信徒領袖接棒。這種興起本地人服待當地社區的門徒訓練,就牧養和事工而言,均卓有成效,事半功倍,事工能持續以較低成本來複製和擴展。
兩個新視野:
貧窮人需要一站式的服務
走訪當地露宿者和貧民區事工,為我帶來服侍上的新視野。在港服侍露宿者和舊樓居民近20年,坦白說,服侍這個群體真不容易,我已到了瓶頸或「江郎才盡」的境況。今次,我認識了The Centre Community Transformation Group of Ministries(CCT)的露宿者服務模式:一個以轉化生命為本的導向。先是提供安置,再讓受助者及其家庭得到靈性、社會和經濟上的提升,從而發揮他們所長,重建自我價值和身份,學習獨立和持續成長,最終成為貢獻社會的一員。如斯的一個轉化,需歷經數年之久。[4] CCT的強處,是整個過程,由他們機構統籌,一手包辦:由街頭關懷到安置、由生命重建到門徒訓練、由興辦學校到職業訓練。縱然工作龐雜,一站式服務卻能統理露宿者的成長進路,穩定培訓他們成為門徒,是非常理想的薪火相傳模式。我們在國內服侍流浪兒,因為內地缺乏相關訓練和輔導,所以我們正採用相似的一站式服務。孩子的成長,確是非常明顯的。
反觀香港的露宿者服務模式,以服務為主導,主要按露宿者不同的背景,作不同轉介。一個露宿者,要接觸的部門,可達10個之多!服務分工,也會帶來服務模式的四分五裂,受助者要在不同的服務和模式中遊走,頻繁地調節和適應。現實中,受助者經常中斷服務,令服務前功盡廢。我們只能作斷層式的追蹤個案,無法穩定地跟進,遑論要重建他們生命,成為門徒!所以經我們訓練的門徒,產量很少。
從群體到轉化社區
香港的社區服務,多以群體為導向,視野較狹隘。貧窮人除了自身問題,更受到社會的不公義和罪惡影響。要有效改善貧窮人境況,必須先轉化社區。旅程中,我探訪了菲律賓豐收佈道團執行董事King Flores牧師,他分享了轉化帕拉那克的見證:經過禱告守望,該城的巿長和巿議委願意將城巿奉獻給神,更容許教會在巿政府的28個部門,開辦「標竿人生」課程。及後,人民收入增長3倍,全城大興土木。與此同時,全城罪案減少,可容納1500人的監獄,只有700個囚犯。想起柏祺博士提到,「城市」這個字,在聖經出現1250次[5],我再次體會,上帝呼籲我們關心和轉化城市,讓祂的榮耀,滿滿地介入,從而造福貧窮人。
然而,馬尼拉的城市事工多集中於女性,婦女被提升,甚至成為養家和城市的中堅份子。在香港服侍舊樓居民時,我常遇到新移民家庭,太太既年輕且勤奮,卻因而引來丈夫的懷疑和嫉妒,令家庭破碎。我寄語本地同工,多作追蹤研究,探索女性服務對丈夫的影響,並研究如何有效地提升男士,守護他們作「頭」的角色。(弗5:23 )
結語
總的來說,我的啟迪是,當教會願意回應,她便能成為貧窮人的庇護所,擴展神國的鑰匙。(太16:19) 再者,當我們對貧窮人的服侍,在銳意建立他們的生命,他們也能成為神揀選的大軍!此外,我們需要檢示教會和機構服侍貧窮人的模式,能否回應他們的全人需要,守望他們身處的社區,裡裡外外有效地介入?
最後,亞洲歸主協會的王一平牧師說:「當你見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起飛、人口年輕、學歷提升、教會增長、靈命熾熱,你就可以期待宣教運動的出現!」聽說,菲律賓已是差出宣教士最多的10個國家之一[6],可見上帝的福音,確能扭轉國家的命運,叫軟弱的國家變剛強,成為祝福萬國的出口。(林後12:19 ) 中國也有王一平牧師所提的特點,我熱切期待中國能走進命定,成為差傳第一的國家!
關鍵字:
#賴淑芬博士/#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/#馬尼拉/#教會轉化貧窮社區/#豐收慈善基金/#伯特利神學院柏棋中心/#轉化城市/#貧窮人/#露宿者/#貧民區/#露宿者服務模式/#用窮人之長/#CompanionwiththePoor/ #RaineerChu
[1]International Care Ministry(ICM)2014-2015 Annual Report. P.1. [2]International Care Ministry(ICM)2014-2015 Annual Report. P.3. [3]張翔,「菲律賓人口破億 是紅利還是壓力?」,國際線上專稿 ,2014年07月29日,http://big5.ce.cn/gate/big5/intl.ce.cn/sjjj/qy/201407/29/t20140729_3250893.shtml (檢索於2015年4月19日)。 [4]CCT Group of Ministries, Yearbook 2014, P.93. [5]Bakke, Ray. A Theology As Big As the City. IVP Academic, 1997. P.15. [6]http://www.christianitytoday.com/gleanings/2013/july/missionaries-countries-sent-received-csgc-gordon-conwell.html?paging=off (Access on 4/21/2015)
Comentarios